在“中国竹子之乡”广宁配资免费体验
有这样一支队伍
以项目学习为突破口
精准锚定山区教育发展痛点
构建“科创赋能、阅读润心、运动强基”
三维融合体系
不断推动广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
那就是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
自2024年起
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
勇毅前行、创新突破
探索出兼具示范价值
与推广意义的支教帮扶模式
帮扶成效显著
2024年8月,58岁的深圳市福田区正高级教师、特级教师张玉彬,肩负福田区教育局重托,带领14名教师奔赴广宁山区,开启支教征程。有着38年教龄的他,深知此行责任重大,立志以高标准为山区教育注入新活力。
初到广宁,城乡教育差距让张玉彬使命感倍增。他迅速凝聚团队力量,发挥支教队临时党支部战斗力,确立扎根山区、助力教育发展的目标。一年间,他每月带队前往边远乡镇送教,带去优质公开课与学术讲座,让乡镇师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。
在深化课程改革上,张玉彬找准突破口,推动跨学科项目学习。他指导制定《广宁县跨学科项目学习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6)》,以广宁县何楮铭纪念中学为样板,开发茶香四溢、“薯”你最甜(潭布番薯干)、“油”为精彩(广宁茶油)、一飞冲天(火箭研究)等10个特色项目,带动全县学校开展项目学习。2025年3月,广宁县获评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示范区,广宁中学等7所学校成为实验学校。
广宁中学教师 程文娟
张玉彬教授来校后积极推动校本教研和项目式学习的落地发展,还常去高三听课指导。他不仅提升了学生阅读热情,还让阅读成了习惯,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广宁中学学生 陈君铃
张玉彬教授带来的项目式学习和“生活化教学法”让原本抽象的数理知识变得可触可感,让我们学习更加主动。同时能让我们学生感受到来自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理念,了解了外面世界,拓展了视野,对未来有了更好的规划。
课堂是教育主阵地。张玉彬走遍了广宁70%以上学校,深入课堂诊断教学问题,梳理出十大课堂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。他开展了多场教学培训,惠及上千名教师,还牵头举办三次肇庆市级课堂教学研讨会,为一线教师指点迷津。针对广宁中学高考备考,他引入深圳名师资源,撰写万字建议报告,助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。
此外,张玉彬还积极推动科创教育,依托广宁县钱学森学校航天科技馆开发研学课程,促成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(广东赛区)落地广宁。组建5个广宁县名师工作室,构建“教研培”一体化模式,带动教师专业成长。通过设计“我为广宁代言”“争当阅读之星”等活动,赋能学生全面发展。他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赠物资,引进多地专家资源,为广宁教育汇聚多方合力。
在广宁支教的一年里,张玉彬见证了广宁教育人的与时俱进和砥砺奋进,实现诸多突破。他们拼搏进取,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决心信念令人动容,广宁人民的热情淳朴也深深感染着他。怀着这份感动与牵挂,今年张玉彬再次带队奔赴广宁,与去年支教的邓俊钊、魏媛和谢桂花老师一同重返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。
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队长 张玉彬
今年,我们支教队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,聚焦课程建设,全方位推进跨学科项目学习,推进广宁课程品质的提升,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发展。另外在课程实施上,我们将聚焦课程思政和生成式人工智能,进一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。
在广宁县何楮铭纪念中学的教室里,邓俊钊老师正带领学生沉浸于《沁园春·雪》的壮阔意境。他站在讲台上,手持课本,声情并茂地朗诵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。邓老师结合诗词背景,讲解了课文里的雪景与豪情,引导学生体会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的深刻含义。
在2024年8月,邓俊钊作为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中的一员,踏上广宁支教之路,成为深圳驻肇庆支教“烛光燎原”行动的一员。这位拥有36年教龄的老教师,毅然选择双向奔赴的新征程,在广宁县何楮铭纪念中学等校播撒教育火种。
在过去一年里,邓俊钊在何楮铭纪念中学从事九年级语文教学,并以教学为支点,深耕课堂又延伸课外,开设多种培养学生兴趣的特色活动,并牵头成立名师工作室,聚焦课程思政研究,推动跨学科项目学习实践,教育教学成果丰硕。
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教师 邓俊钊
这一年,我成立了名师工作室,开展课程思政研究,推动了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实践活动。在今年中考赛场上,何楮铭纪念中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九年级毕业会考综合成绩排广宁县前三名。跨学科项目学习成果丰硕,入选全国跨学科项目学习示范校,成为广宁教育的典范。
支教以来,邓俊钊全程参与支教队工作计划研讨,推动成立覆盖道法、语文、数学等多学科的“广宁县课程思政研究名师工作室”。2024年9月,工作室在何楮铭纪念中学挂牌,他作为核心成员,协助开展跨学科资源整合,组建“学科互助学习组”,迅速形成教研合力。
为了提高深肇两地教学交流,邓俊钊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深肇两地课堂思政展示活动,精心打磨四节交流课,涵盖初中语文、生物,小学语文、音乐四个学科。在深圳福田交流期间,他通过观摩优秀课例、聆听专家讲座、同台展示课程等,实现教学思想蝶变。
同时,邓俊钊还随支教队深入木格、螺岗等六镇送课,将课程思政理念辐射至广宁乡村。半年间,其所在的工作室积累开展各学科课程思政优质课15节,开设专题讲座3个,发表实践论文3篇,成果获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认可,工作室更升级为市级平台,并获推参评广东省2025年“百千万工程”教育工作典型案例。
邓俊钊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信念,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,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。他常说:“教育是点燃火焰,而非填满容器。”如今,这束“烛光”正以燎原之势,照亮广宁教育育人之路,为山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。
走进广宁县南街街道中心小学,绿树成荫的校园里书声琅琅。六年级一班教室内,魏媛老师正深情教授《草原》。学生们端坐桌前,眼神专注,轻声跟读,认真记录笔记。窗外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课桌上,与室内书声交织,绘就一幅温馨的课堂画卷。
2024年,魏媛随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奔赴广宁,开启支教征程。她先在江屯镇中心小学扎根,用知识点亮山区孩子的求学路。2025年9月,她转任广宁县南街街道中心小学,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。从江屯到南街,变的是教学地点,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与育人初心。
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教师 魏媛
我的教育初心就是想把深圳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理念带到山区,拉动山区的教育发展,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够隔着千山万水,体会到前卫、先进的教育思想。
在江屯镇中心小学教书的时候,魏媛牵头成立“广宁县魏媛名教师工作室(项目式)”,汇聚7位当地年轻教师探索创新教学。同时身兼班主任的她,面对地域差异及学生学习困境,推行“制度为先+量化考核+奖励机制”,逐个攻克后进生难题,常与家长沟通至深夜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所带的班级第一学期末语文成绩跃居年级第一,学生的进步让她倍感欣慰。
在思政教育领域,魏媛步履不停。她赴宾亨镇石涧中心小学送课《长征1934-2024》,在工作室联合活动中展示《法律·公民·国家机构》公开课,参与深肇联合教研,还带领团队跨区域送教到德庆县,将音乐、体育与语文思政课相结合,让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焕发生机。
项目式学习是魏媛的另一大探索方向。在专家指导下,她打造《红领巾追梦广宁红色创想之旅》,带学生走遍广宁六个镇的红色旧址,绘制红色地图、讲述红色故事。她还协助江屯镇中心小学推进17个跨学科项目,从《江屯普洱润泽童心》到《AI变形记:给创客作品装上“大脑”的奇幻实验》,亲手草拟方案、设计海报,让项目式学习在校园落地生根。
山路弯弯却挡不住教育热忱,魏媛用行动诠释“教育无止境”。从江屯到南街,她始终秉持“教育无止境”的信念,用执着烛光点亮学子前路,让知识的星火在粤西北大地渐成燎原之势,照亮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在过去一学年中,深圳福田区援广宁支教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深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,成效显著。队伍通过成立多个名师工作室、推动跨学科项目学习、实施阅读与科创等重点工程,有效促进广宁县教师专业成长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。累计开展送教下乡、联合教研等活动数十场,惠及师生超万人,并成功引进多项资源,捐赠物资价值达82.4万元,为广宁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编辑:高健辉
一审:梁 靖
二审:邵丹丹
三审:骆翠云
配资免费体验
股票入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